哈工大看了威海校区才知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众所周知,大名鼎鼎的“c9联盟”之一的哈工大,为了挽回生源质量下降的局面,开展了“一校三地”的宏大举措。先是在山东的普通地级市——威海市,建立了一所分校: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后来,也就是在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深圳校区无需多言,一线城市老牌名校,录取分数线和北航、同济一档。成为华五之下第一校。那么,威海校区的性价比如何?和同省的山东大学相比,该如何选择?一种观点认为“山东大学是非常好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当然也非常好。都是985大学。其实从这两年的理科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来看,两所学校的分数线差不多,大部分省份,哈威分数线稍微领先一些,但相差不大。从专业的角度看,山大是综合性大学,哈威就是哈工大的一个校区,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如果题主选择金融、医学、经济、法学等,那肯定选择山东大学。
学工科专业个人更倾向于哈工大威海,毕竟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都是非常不错的专业。
从校区看,山东大学合并了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所以光济南就六个校区-不算青岛,威海校区-。
如果学工科,那应该在千佛山校区、兴隆山校区、软件园9校区、青岛校区的其中一个,分布不同的工科专业。
但哈威虽然只是哈工大一校三区的其中一个,但规模并不小,面积1860亩,虽然基础设施并不健全,但该有的都有。如果从学工科专业角度看,我觉得哈威更好些。
从地域上看,山大在济南、青岛、威海,而哈威在威海,哈威的地域差一些。
如果将来准备在山东就业,那山东大学的校友资源及认可度肯定远高于哈工大威海。如果将来准备回本省就业,那哈工大威海的认可度可能更好一些。
哈威当然也有很多缺点。如果你介意哈威是异地校区,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那哈威应该与你擦肩而过;
如果你喜欢大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大厦,那哈威注定与你无缘;
如果你觉得哈威12%~15%的保研率并不能让你实现人生目标,那哈威根本不是您人生路线上的那个坐标。”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首先毕竟哈工大牌子太猛,外界给的目光更严苛,况且山大毕竟叫山东大学,在山东有两个异地校区很正常,哈工大步子比较大,对于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必须要解释一下,并且山大毕业证学位证一体化程度比隔壁稍微高一些……
而且威海、济南同属一省,同在山东人民的怀抱里,无论是行政、财政乃至师资引进上很多事情都好处理太多。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山大不少领导都有在威海的经历。同样反过来看山威,山威现任的校长是山大研究生院的院长,现任的党工委书记是原山大纪委书记……
另外目前来看,山威的空间物理,东北亚研究,海洋资源三个大方向,因为砸钱力度大,加上不是传统主流学科,在全国都处于顶尖水平,隔壁因为工科竞争压力太大,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好出头
最后就是山大对于三地是按照一体化方向在走,统一招生日后还是有盼头的,而隔壁三个校区相隔实在太远,注定走的艰难很多……
你们觉得哈工大威海校区和山东大学,该怎么选择?
为什么强龙不压地头蛇?大家给我分析一下这个道理?
成语 强龙不压地头蛇
发音 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
解释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龙就是龙,蛇就是蛇,龙岂有压不了蛇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总结出“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道理呢?关键是在“地”上,那条龙面对的不仅仅是蛇,更是地,如果他落不了这个地,那么再强大的龙他也压不了那条蛇。
这句俗语实际上概括了国际化的两个重要的制约条件: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陌生的负担):一个企业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家,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了解肯定远远比不上比土生土长的企业,这些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Standardization versus localization (标准化和当地化)。可是即使了解当地的差异,跨国也常常无法在产品和管理两方面适应当地情况。为了获得全球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跨国必须尽可能地向全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例如,当折叠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中国大流行后,诺基亚一直到2004年初才推出其第一款折叠,原因就是为了维持直板的全球统一生产和的最低规模要求。同样的道理,在内部管理如薪酬机制方面,跨国也往往要维持足够的全球标准化,而不能充分照顾到各个国家的差异化需求。
这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的跨国经营,想一想跨国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能清楚地理解这点。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在本土场和跨国的竞争。成功的中国企业都是善斗的地头蛇,而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了解本土环境和本土客户的独特需求。可是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后能不能斗得过当地的地头蛇,同样得打个大大的问。在他们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中,往往并没有把这些成本考虑进去。可是,宝洁、西门子等如此有经验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犯了不少的错误,缺乏经验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吗?大部分的企业最初的计划未免过于乐观。
“强龙不压地头蛇”是什么意思,寓意是什么?
“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意思是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寓意是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读音是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如今龙困沙滩,连小贼娃儿也敢欺负咱!有什么话说呢?这就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解析】:
恶龙不斗地头蛇
1、拼音: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
2、解释: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3、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白话文:“大官人休劝说满话!常言道: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4、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5、词性:中性成语;古代成语
【反义词解析】:
针锋相对
1、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2、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白话文:“那一切回答,如针尖来投,没有丝毫差别。”
3、示例: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辩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强龙不压地头蛇
百度百科-恶龙不斗地头蛇
百度百科-针锋相对
如何看待哈工大威海
哈工大威海校区很好。
学校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科师资:
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哈工大威海校区的发展方向及校企合作:
发展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建有丁香、雅荷、梧桐、劲松、竹贤和海棠六大学生书院,学院与书院融合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试点。
校企合作:
威海校区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作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支撑平台之一,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校地合作模式,不断汇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持续优化区域双创生态,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作为一名学院学子。在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日子里,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人文方面,我都得到了许多锻炼和提升。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情况。
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C9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
学校地址
威海校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三区”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2014年,国家海洋局和工信部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威海校区逐步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走向国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
学校规模
据2022年5月威海校区官网显示,哈工大威海校区占地面积186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本科10790人,研究生1100余人,博士生277人;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与校本部共享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其中单独设有2个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