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胖人更需警惕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以往认为,更年期后性激素水平大幅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殊不知,其实肥胖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肥胖如何“侵蚀”骨头
肥胖与骨细胞
临床发现,身体里的脂肪含量与骨量呈反比,脂肪比例越大的人,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几率越大。原因可能是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都是由同一种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多了,骨细胞便相对减少。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高钙质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从反面支持了这一发现。
男性到中年后雄激素分泌渐少变胖,也会令骨骼生长减慢;一些人因病须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头身肥胖、四肢瘦小的“向心性肥胖”,而这些激素的其中一个副作用是会引起骨质疏松。
膳食脂肪
很多人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骨头汤里的钙质远远少于同等体积的牛奶,而且溶解了大量脂肪,反而不利于补钙。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皂钙,由粪便排出,从而使钙丢失。有些肥胖者好食含油多的食物,无形中减少了钙的吸收。
酸性体质
正常人体内环境是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高蛋白、高糖分食物分解后呈弱酸性,若吃得过多,身体为了维持酸碱平衡,会动用体内额外的碱性物质来中和它们,其中一种便是血中的钙离子,当血钙不足时,只能消耗骨骼中的钙质。
碳酸饮料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如可乐等含咖啡因和磷酸的碳酸饮料会降低骨密度,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同时,碳酸饮料与肥胖,特别是青少年肥胖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研究未能确定碳酸饮料导致骨密度降低的原因,但医学专家仍呼吁少喝为妙。
宅无天日
很多肥胖者喜欢宅在家里,过着缺乏运动、暗无天日的生活。
人骨中有成骨和破骨两种细胞,成骨细胞从血钙中提取钙质构建骨骼,破骨细胞则溶解骨骼以维持血钙水平,两者共同维持骨骼与血钙的动态平衡。运动时,在重力和肌肉牵拉的作用下,成骨细胞更活跃,令骨骼生长加速、密度增加以对抗外力;如果缺乏运动,这种效应便会减弱。
具有帮助吸收食物中钙质的活性维生素D,需依赖紫外线照射皮肤来合成。足不出户的宅人们光照往往不足,一些女性出门喜欢涂厚厚的防晒霜或用遮阳伞,也会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使骨质疏松几率加大。
减肥不当
不少肥胖者热衷减肥,不外乎运动和节食。运动一向是最不受欢迎的减肥方式,节食则大行其道。更准确地说,很多人只是胡乱节食或挑食——选择性地少吃甜食、肉类、谷类或自己不喜爱的食物。
这样不均衡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长期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那么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一部分年轻减肥者甚至患上厌食症,就诊时多被测出有骨质疏松。此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例如锰、镁、锌等,也会对骨骼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实,节食减肥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足够营养,并且一定要配以运动才能保护骨头。
定期做骨密度检查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事实上,如果年轻时不注意,日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症早期多无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所以很难靠自我感觉发现它。若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才去诊治,或认为骨质疏松症只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自己吃药就可以,都是不正确的观念。
因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了解骨密度变化,尤其是肥胖者、减肥者及中老年人。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风险。
我国卫生部发布了一个简单自我测评问卷,若以下任何一项回答为“是”,就应马上进行骨密度方面的检查:
1.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伤到骨骼。
2.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
3.身高是否降低了三厘米以上。
4.经常过度饮酒,每天饮酒2次,或一周中只有1-2天不饮酒。
5.每天吸烟超过20支。
6.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引起经常腹泻。
7.父母有否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8.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
9.除了怀孕期间,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
10.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的症状。
肥胖者的保骨法
减肥保骨的食物
服用维生素D片、钙片是预防骨质疏松的简便方法。但其实只要膳食合理,是没有必要服用的。那么有没有热量既少、又能保护骨头的健康食物呢?
卷心菜:它不但含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还含有维生素K,研究表明,足量的维生素K能令骨折发生的几率下降30%。深绿色的叶类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豆腐:豆类含有结构类似于雌激素的异黄酮,可降低胆固醇、减轻更年期潮热症状,并可强壮骨骼,特别是脊椎骨;其他大豆类制品也有这样的效果。含有大量石膏成分的豆腐堪称最经济实惠的补钙食品。
脱脂奶类:牛奶、乳酪和酸奶都能提供大量钙质和维生素D。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自2005年就开始建议家庭每日都食用低脂或脱脂乳制品,以终生保持骨健康并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简单的运动
跳绳半小时能消耗400卡热量,持续跳绳10分钟,热量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需氧运动,对减肥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建议以5分钟为一节,每天跳5到6节,每周跳6天,逐步加量,长期坚持。
使用橡胶带或健身器进行阻力锻炼,瑜珈、跑步和散步等,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也可以收到减肥、壮骨的效果。
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多做以下两个动作:
下蹲:两脚微开与肩同宽,上身挺直,弯曲髋部和膝部,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三秒再起来,重复12遍以上。若两手各拿一个哑铃负重训练效果更佳。
侧压:双脚并拢站立,手放两边或胸前。向右迈出一大步,并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腿的膝盖保持笔直,三秒后右腿蹬地回到原来的站立姿势,然后左腿做同样动作,交替做12遍以上。
其他建议
过于静态的生活习惯常是肥胖形成的原因,这往往是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延续下来的。正如发育时期对锻炼的反应最敏感,成年以后,骨骼对锻炼的敏感性也比较差。成年前的锻炼对骨骼健康更为重要,奔跑和跳跃等不仅仅是儿童游戏,还能使骨骼健康终身受益。因此,父母应多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和爱好。
充足的光照对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的吸收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肥胖者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吸烟、酗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所有人均应尽量戒烟,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你知道吗,吃太胖可能损害骨骼健康
肥胖和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代谢相关性疾病。肥胖症是长期能量平衡失衡导致体内脂肪组织过度堆积或异常分布,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骨质疏松则是另一种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由于两者均是在各种高危险环境因素基础上,多种易感基因累加效应所致,为多基因复杂遗传性疾病。
那么,肥胖是否会导致骨质疏松呢?目前,有关肥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 往日研究表明,肥胖可促进骨形成,预防骨质疏松症,并降低骨折风险。
? 近年来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和低体质量都可成为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也就是说,肥胖或超重既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也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肥胖和骨质疏松有着共同的基因学基础。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各种诱因引发过度骨重建或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造成骨量丢失、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降低,致使骨骼脆性增加,最终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这些诱因包括:
体质量对骨的机械负荷刺激,脂肪细胞在起源上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脂肪组织、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局部的脂肪分布及骨髓脂肪对骨形成的影响,脂肪细胞产生的多种激素及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和炎性反应、脂肪酸与氧化应激、肠道菌群等对骨凋亡、骨形成、骨分化、骨微循环、骨吸收及骨重建等的多条信号通路产生影响。
01
机械负荷
传统观点认为肥胖或超重可以减少随着年龄增长导致的骨丢失。高体重承受的负荷较大,骨骼负重可以转化为机械应力,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成骨细胞存在机械负荷应力的受体,高体重对骨骼有很大的机械负荷作用,可以使骨密度增加。机械负荷通过下调PPAR-γ,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
02
脂肪细胞与成骨细胞起源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骨髓基质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骨髓中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的均衡分化有利于骨的形成。
而肥胖或脂肪堆积使骨髓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并促进脂肪积累,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加,成骨细胞的功能下降,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03
脂肪的组织、含量、局部分布和肌肉含量
① 脂肪组织
研究发现在病理条件下,人体内会产生大量脂肪组织,在骨髓腔中也可观察到大量脂肪细胞蓄积,使髓腔呈现黄色。
脂肪细胞在髓腔中的蓄积会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增殖、分化和功能,对骨组织的代谢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② 脂肪分布
骨质疏松症与肥胖的关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介导的,不仅与脂肪量有关,同样与脂肪的分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中心性肥胖是骨量丢失及骨折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与骨矿盐质量呈负相关,而躯干脂肪质量/总体脂肪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CAT)与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是有显著差异的,向心性的脂肪分布可影响并导致骨量减少。
分析其可能原因:
? 可能与内脏脂肪释放的细胞因子在骨骼重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关。
? 可能是由于腹部内脏脂肪大量堆积,导致炎症因子异常分泌,从而引起骨密度降低。
最后,脂肪组织会再分配并蓄积在腹部、臀部及骨髓腔等部位,同时伴随着髓腔内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能力减弱,导致成骨障碍。
然而, 近年来也有一些不同的研究发现, 过度脂肪组织增加并不能预防骨折的发生。可见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 导致不同人群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推测可能在不同体脂比例条件下, 体脂与骨量形成呈现不同的关联。
③ 骨骼肌质量减少
骨骼肌质量减少也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骨骼肌所产生的机械负荷调节对成骨细胞形成骨结构、增加骨密度起重要的刺激作用,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下降易造成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
04
脂肪细胞因子及激素
肥胖人群脂肪含量高,脂肪组织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一系列具有多效应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网膜素、PPAR-γ等,胰腺分泌胰岛素、胰淀素,消化道分泌的胃饥饿素。
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及激素不仅参与并调节食物摄入、营养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应激、炎症等多种生理反应,还参与骨代谢,与骨量变化有关,影响骨重构。
05
炎性因子与炎性反应
目前认为肥胖与慢性炎症有关,在肥胖患者中,循环血液和组织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而慢性炎症会影响骨代谢,骨质流失是和炎症递质释放增加密切相关。
炎性细胞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干扰素等,并通过RANK/RANKL、ATAT-s等途径或信号,起到影响破骨细胞激活和分化,增加破骨细胞的凋亡,减少成骨吸收等作用,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而最终引起骨质流失。
06
脂肪酸与氧化应激
在肥胖和骨质疏松情况下,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很多细胞都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过程及生化反应过程中。活性氧(ROS)类自由基在控制细胞生长、凋亡、细胞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当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在脂肪酸蓄积过程中,脂肪酸的氧化将会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同时抗氧化水平受到抑制。ROS 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导致细胞变性,从而影响组织器官功能。
已有证据表明脂肪酸脂毒性可以对多组织器官造成病理影响。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以及氧化应激的广泛影响对组织器官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而这一切都是由不同结构的FFAs引起的。FFAs也可以通过脂类代谢、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作用于OB 抑制骨形成,OC 促进骨吸收,对骨质和骨量产生影响。
07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是对肌肉质量有积极作用的两种细菌。肠道菌群对骨骼肌质量的影响似乎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维持促炎和抗炎反应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菌群显示出更低的抵抗不良微生物或去除其代谢物的能力,并引起炎症反应
肠道肌肉轴理论指出肠道菌群对骨骼肌的影响可能不仅与调节炎症有关,还与肌肉蛋白的合成分解代谢有关,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从而影响骨代谢。同时,肠功能的紊乱也会导致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异常,影响骨 健康 。
08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在导致肥胖的同时造成快速的骨丢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肥胖对骨骼的危害
肥胖对骨骼的危害
肥胖对骨骼的危害,肥胖是典型的现代都市病症之一,肥胖不仅仅对心脏、肾等内脏器官有一定的危害,对骨质更是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肥胖对骨骼的危害有哪些。
肥胖对骨骼的危害1 肥胖加重关节负担
体重增加1公斤,膝关节的受重压力就会增加5公斤;一样身高的女性,体重若减轻5公斤,其关节炎的危险就会降低50%。临床发现肥胖患者一般骨质增生发生在膝关节,比相似病情而体重标准者的治疗时间要长,恢复要慢。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膝关节的负担,关节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脂肪诱发骨质增生
预防骨质增生的时候要适当减肥,并要注意平常饮食不要摄入太多的脂肪。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称,饮食中脂肪过多不仅会使人肥胖以及容易患上心脏病,还会使骨头变得稀松、容易折断,从而使人患上骨质增生症。
肥胖引起O型腿或X型腿
膝关节畸形如膝关内外翻,俗称“K”型腿、“O”型腿,膝关节内外侧压力不均匀,一侧负荷过大,导致一侧首先受累而后波及全关节。髌骨半脱位,先出现髌股关节骨关节炎,随后引起胫股关节退变。
肥胖者容易形成骨坏死
主要原因是人体所有关节中负重最大的为髋关节,它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肥胖者的体重超标,要支持上身沉重的身体,还要带动下肢做运动,久而久之,髋关节不堪重负。再加上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成分较高,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导致血液流速减慢,从而形成一些小栓子,堵塞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血液循环受阻,供给骨组织的血液不断减少,使骨质缺血,最终造成骨坏死。因此,肥胖者适度减肥有助减轻股骨头的压力,预防该病的发生。
肥胖对骨骼的危害2 肥胖是骨性关节炎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比其他危险因素容易去除,所以说减肥有利于骨性关节炎预防。肥胖引起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都说“肥胖百害,唯有一利,那就是肥胖者骨质疏松比较轻。”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方面来看,肥胖引起骨关节疾病。中医提醒:肥胖的女人要多活动关节,也就是多运动,不然容易罹患骨关节炎!
“肥婆”容易罹患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危害最是骨性关节炎。它发生在可活动关节,是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它表现包括关节面软骨退化与磨损,以及关节面骨刺骨囊肿形成等等。
肥胖是骨性关节炎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比其他危险因素容易去除,所以说减肥有利于骨性关节炎预防。肥胖引起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骨性关节炎在肥胖妇女中比肥胖男性中发生率要。对组中年妇女研究表明,肥胖者患双膝骨性关节炎危险性比普通妇女18倍!而患有骨性关节炎中年妇女中,65%可能由肥胖引起。
肥胖引起骨性关节炎机制还未最后搞清,目认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肥胖加重关节面负担,使得关节结构加速磨损、老化,引起变形性关节炎。
2、肥胖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异常、脂质异常症等等。
3、肥胖者往往饮食不合理,影响关节。譬如脂肪摄入不但可引起肥胖,而且可以对骨、软骨及关节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骨性关节炎是引起残疾最主要原因。有些患者因关节疾病非常严重,不得不动手术换人造膝关节或人造髋关节,其中相当部分是因骨性关节炎。所以,肥胖对骨关节危害应该得特殊重视。
减肥是否能改善已经出现骨性关节炎,目还不能肯定;然而减肥肯定可以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有项研究表明,十年内减肥5公斤,可以使骨性关节炎发病危险降低50%。
肥胖对骨骼的危害3 肥胖带来的10大危害
1、肥胖者易患癌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肥胖妇女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后,肥胖男性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无论男女都更容易患结肠癌及直肠癌。肥胖的程度越严重,上面几种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
2、导致各种血管疾患
肥胖易导致各种血管疾患。身体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积过多之外,内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内也都堆满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种血管疾患,特别是对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至3位。而且,肥胖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血压升高也越明显。严重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高达50%以上。相反,如果采取种种减肥措施,使体重减轻,血压也会相应地下降。
3、易诱发糖尿病
虽然不能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对糖尿病的诱发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许多资料证实,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发病率越高。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肥胖引发的疾病,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肥胖体型。几乎所有的肥胖者,空腹血糖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升高。
4、易引起运动系统疾患
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5、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6、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7、增加心脏负荷
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8、导致脂肪肝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9、引起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10、阻碍营养吸收
肥胖是一种营养障碍。长期以来,有些人总以为只要长得腰圆体胖,就意味着营养良好。其实,肥胖并不等于营养良好,它与消瘦一样,都是营养障碍所致,二者所不同的仅是体内脂肪贮藏的多少。肥胖不仅是体内脂肪过剩,同时也存在着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如许多肥胖的儿童,体内常常伴有铁、钙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软骨病等多种营养缺乏性疾患。
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竟是这些,家长需警惕
现在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饮食方面也比较讲究,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更是如此,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不够、长不高,所以近年来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肥胖症。肥胖症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都有极大的影响,避免孩子身体过度肥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引起儿童肥胖症的“真凶”
1、饮食不均衡
孩子们大多喜欢吃肉类,不喜欢吃蔬菜,但肉吃太多容易长胖,还容易导致偏食、便秘、破坏肠道环境、身体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缺失等,也会造成身体的各项指标较高,如血压血脂之类的。
食物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不要偏废或钟爱哪一种,任何食物摄取过多或过少,对身体而言都是一种失去平衡的状态。
2、暴饮暴食
有研究表明,许多肥胖患者其实都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他们对 美食 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力。但暴饮暴食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不但会造成肥胖症还容易引发胃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神经衰弱、急性胰腺炎等。
建议肥胖症患者少食多餐,把一日三餐改成正餐和加餐。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3个:1、减少胃容量,让饱腹感更持久;2、缓解肠胃压力;3、提高身体新陈代谢。
3、爱吃零食饮料
现在的零食饮料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孩子都特别喜欢吃,尤其是肥胖的孩子。可这些零食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精、味精以及防腐剂,吃多了不但容易胖害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性早熟等等。
家长们可以自己做点饼干、果汁或酸梅汤、绿豆汤等这些 健康 的饮品代替饮料零食,既 健康 又放心。
4、缺少运动
现在的孩子作业越来越多,经常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连课余的活动都没有,放假也是在家躺着休息或是玩手机,严重缺少运动。这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而且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因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多带着孩子出去运动,跑步、篮球、羽毛球等这些都都可以,让孩子体验运动的乐趣。另外,可以安排一些竞争性的运动,激发孩子“争强好胜”的本性,在运动中体验乐趣。
5、遗传
研究认为,父母中有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父母中双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
6、激素分泌异常或者药物的作用: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胰岛素分泌异常等,或有使用类固醇药物者都可能导致肥胖。
儿童肥胖症的危害
老一辈都认为孩子胖胖的就是 健康 的体现,这是错误的想法。肥胖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容易引起其它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综合症、性早熟、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问题(如哮喘和睡眠障碍)等。这些都是对身体的伤害,肥胖症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 健康 ,因为肥胖孩子容易被人嘲笑,久而久之可能出现性格孤僻、自卑、抑郁的心理。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家长们对导致儿童肥胖的“真凶”有了一定的了解,家长们要有针对性的为孩子预防,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拒绝滋补保健品、也不要盲目地去减体重,否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肥胖的九大害处有哪些?
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就是肥胖,它被人们视为不“健康”的标志。肥胖不仅对形体美造成影响,而且还会为生活带来不便,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使衰老和死亡加速。怪不得有人说疾病的先兆和衰老的信号都是肥胖。
概括地说,肥胖有以下九大害处:
.健康长寿的克星。
据统计,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几率要高出1倍,患冠心病的几率要高出2倍,高血压发病率要高出2~6倍,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的发病率要高出4~6倍,而肥胖者的寿命将会明显缩短才是更为严重的。据研究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10%的45岁男性的寿命要缩短4年。
.易遭受外伤,影响劳动力。
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皱折处患皮炎等是身体肥胖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的状况。严重肥胖的人,行动十分迟缓,活动一下就心慌气短,以致于对于正常生活的影响很大,严重的甚至会使劳动力丧失。因为肥胖者行动迟缓,所以也易遭受各种外伤、骨折、扭伤等。
.易发高血压及冠心病。
肥胖者有很多脂肪组织,需要很大的耗氧量,又因为心脏做功量大,导致心肌肥厚,特别是会加重左心室的负担,时间长了会诱发高血压。沉积在动脉壁内的脂质,会导致管腔狭窄、硬化,易导致心绞痛、冠心病、中风和猝死。
.易患代谢性及内分泌疾病。
有些代谢及内分泌异常会伴随肥胖而出现,并引起多种疾病。糖尿病是因糖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脂血症是因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等是因核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肥胖女性的月经不调是因为卵巢机能障碍所引起的。
.会对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向全身供应氧及排出二氧化碳是肺的功能。因为体重的增加,肥胖者会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使功能增加,同时腹部脂肪堆积又会限制肥胖者肺的呼吸运动,所以会造成呼吸困难和缺氧,最后致使心肺功能衰竭。
.易造成肝胆病变。
因为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会造成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使在肝脏中进行合成的甘油三酯积蓄,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与正常人相比,肥胖者胆汁酸中有很高的胆固醇含量,超过胆汁中的溶解度,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有研究表明患胆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大约有30%左右的高度肥胖者还患有胆结石。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4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的发病率要高出6倍。
.会使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容易感染。
肥胖者会使麻醉时的危险增加,手术后易使伤口裂开,出现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机会都多于不胖者。
.会引起关节病变。
体重的增加会使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等许多关节出现磨损或因撕裂而导致疼痛的现象。
.并发疝气。
肥胖者可引发许多疝气,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