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是中医治未病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是中医治未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中医的治未病?
治未病,是一个中医粉津津乐道,吹捧上天的概念,在他们嘴里,这是中国传统之精髓,是所谓“医道的最高境界”。先看看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一句很好的广告幌子,我们的神医扁鹊大夫,就拿治未病的概念为自己家族大大吹了一通牛皮:
扁鹊显然讲的是治未病,而且他认为自己大哥就是治未病高手,他能够把病根扼杀于萌芽,所以最厉害,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于疾病预防的重视。
仅此而已——治未病,仅仅是提出了一个预防医学的概念雏形,却没有改变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在漫长的古代医疗史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和整体医疗水平确实不过如此,中医局限性太大、医术有限,古代人民的生命健康其实是没有保障的。徒有概念,又能如何?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真正能够做到治未病的是现代西医。而且“治未病”被西医发展为预防医学,纳入了西医的科学体系,这笔中医的模糊概念要进了一大步。
举例子:
中医有句老话,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正高明的上工圣贤,往往在患病之前,通过修身养性、调畅气机、谨慎饮食、控固精关,顺应四时阴阳之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也是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预防养生记录了!
而中工呢,往往在疾病发生之后,才能做出应对性治疗,能够在早期就做出应对性治疗,放在现在,已经是很不错的医生了,怎么着也得是个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了;而下工呢,只有在疾病发展的非常明显非常严重时,才做出对症治疗,往往已经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了,毫不客气的说,一些取得执业医师证、主治医师以下的医生,可能就是个下工水平!可别不服气,有时,我们甚至连下工都不如!
现代人还是很聪明的,将古人的智慧总结了八个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但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古人的意思,甚至刻意曲解古人的意思,古人的真实想法是通过调动人体的自我疗能,达到预防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过度的检测设备、浮夸的保健食品、预防性的化学药物来达到保健目的。上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吾今生无他求,成一合格的中工,能力所能及的为民众解除一些疾苦,足矣!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疾病也是如此,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没有达到质变时,就是“未病”的量变过程,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所以在“未病”的量变阶段,减少治病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人体健康更有利。
“治未病”现在被解释为预防为主,但这只是中医的狡辩而已,因为在中医的眼中,所有人都有病,或者有真正的疾病,或者是所谓的亚健康,因此中医才说有病治病无病调理,而现代医学的预防疾病则是让健康人从此不得某种疾病,不需要长期调理。比如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被某种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也就不会出现感染后的严重后果。这是一种非常有针对性的医学干预手段,并不是中医那种黑盒子式的泛泛而已。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种狡辩术,是用来欺骗没有病的人花冤枉钱、接受过度治疗的,也是他们不懂装懂的一种手段,明明治不好、不知道怎么治,偏偏要装得很高深,用这种故作深沉的技巧来骗人罢了。
医学发展到今天是通用的、透明的,不存在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的秘密。医学和其他科学意义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存在闭门造车。现代医学早就不是对症治疗了,预防为主是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之一,这种预防为主是建立在对疾病的成因十分了解的前提下,而不是中医那种蒙人。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中医治未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中医治未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